专家:把中美关系剧本握在自己手中 应对美国变化挑战!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交学系主任指出配资通,美国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建者之一和长期主导者,其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有人认为美国放弃了战后国际秩序,也有人认为美国谋求修正这一秩序。实际上,美国两党均已意识到现行国际秩序日益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最大化需求,不利于维系美国的霸权地位。特朗普首任期间受制于建制派,对国际秩序要素的修正多于放弃。到了第二任期,特朗普有了比较充分的行事权,对国际秩序要素的放弃多于修正,但仍未做到全然放弃。
“飞虎队精神”代表着中美捍卫和平的勇毅担当,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2024年9月3日,“铭记英雄——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巡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幕,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等人向英烈碑献花。
今天的美国乐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特朗普眼中可能没有国际秩序,只有世界中的美国。他再度上台以来的一些做法,显然是想把美国带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态。那时的美国通过美西战争等开疆拓土,在美洲保持着绝对控制,对欧洲事务参与有限,没有承担过多国际责任。
如果共和党长期执政,美国可能会对现行国际秩序的原则和肌理做更多放弃,推动世界进入弱肉强食的丛林式多极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世界分为多个地缘政治板块,实力最强的国家负责区域秩序,而美国在其利益攸关的板块会竭尽所能发挥主导作用。若民主党归来,美国则可能会对现行国际秩序做更多修正,恢复通过所谓“冷战叙事”来塑造对手,强化世界的对抗性特征。
美国是否有能力推动国际秩序按照其所期许的方向变化?答案是否定的,除非美国可以调动其他力量帮助它实现目标。从内部看,美国需要就保守主义政策方向达成基本共识。从外部看,世界对美国推动的议程如何回应仍是未知数。地缘政治层面是否会带来更多冲突,羁绊美国战略调整的步伐?概率很大。众多欧洲国家是否会心甘情愿走上保守路线配合美国放弃国际责任?这可能性不大。世界体系内有众多参与者不会允许国际秩序因美国之变而彻底变化。
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美国更有可能向一个相对“正常”的国家演变。回看美国历史,特别是与世界互动的历史,前125年基本上是一个只关心自己、不怎么考虑与自己无关的世界应向何处去的美国,后125年则成为一个“两洋国家”,利益全球化,更多同欧洲互动,更多参与塑造甚至主导国际体系。今后的美国,可能不再热衷于证明自己的所谓“正确”和“例外”,而是变得更加务实,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点是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面对美国的变化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中国近期看机会大于挑战,可以在世界上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承担更多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责任。中长期看,必须深入思考保守主义美国希望实现的带有浓重“大国决定论”色彩和“丛林法则”意味的“世界分工”,在多大程度上与中国理念和价值背道而驰,并基于这种思考,自觉抵制某些“权力的诱惑”,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向,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抱负。
如果美国真的按照特朗普推动的方向演变,中美之间未必会再像特朗普1.0和拜登时期那样快速坠向“新冷战”的深渊,反而可能在双边和全球层面上面临一些协调合作的新机会。最近美国一些学者讨论,如果说特朗普1.0时期开启了新的大国竞争时代,那么在特朗普2.0时期会不会从大国竞争转向大国协调?在这方面是有想象空间的。
特朗普2.0的美国也开始提及“多极化”,虽然与我们倡导的多极化不同,但至少比坚持两极对峙、零和对抗的“新冷战”思维强一些。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要抓住机会,尽可能稳定中美关系,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领域继续坚决斗争,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尽量协调合作,而不是因在核心领域的博弈发生系统性垮塌。同时,按照我们自己的“剧本”塑造国际秩序,使其朝着中国倡导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现在处于“再而衰”的状态,特朗普及其政府正在重新审视自己和思考中国,相对于其首任时不得不有所调整。特朗普领导的MAGA运动在对外战略意义上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变世界来改变美国自己,涉及中国的议题更多是特朗普手中的工具。中国现在更有自信、经验和章法配资通,能够娴熟应对来自美国的挑战,正在把中美关系的“剧本”掌握到自己手中。
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