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合肥野生动物园内,5 岁女童与小老虎互动时被咬伤?黄焖鸡商家用的都是僵尸肉、激素鸡?” 社交网络上,这类博人眼球的 “热点” 层出不穷。这些 “热点” 有的是网民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拼凑而成炒股配资配资平台,有的则是为蹭流量刻意自编自导自演的谣言。
案例
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拼凑,称女童被老虎咬伤
9月1日,网民“小鱼爱xx笔记”在某互联网平台发布所谓《女童在动物园和小老虎“亲密互动”遭其咬伤右腿》的信息,称“合肥野生动物园发生小老虎咬伤5岁女童”,引发网民关注。
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迅速进行核查,确认合肥野生动物园未发生相关事件,该信息为谣言。
高新分局随即开展调查工作,迅速锁定该信息发布者于某某(女,45岁)。经查,于某某为博取网络关注,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拼凑外地热点网络事件,故意捏造“合肥野生动物园发生小老虎咬伤儿童”的虚假情节,并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于某某到案后,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高新分局已依法对于某某予以行政处罚。
类型
涉民生类、涉热点舆情事件谣言多发
“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当前网络谣言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合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谣言类型看,一是涉民生类谣言多发,就业、养老、医疗、交通等领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相关谣言一旦上网传播,速度快、影响大。
同时,涉热点舆情事件谣言频发。“热点舆情事件自带流量属性。”该负责人表示,一些自媒体往往蜂拥而上,为“蹭热点”“引流量”不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手法
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记者在通气会现场了解到,从造谣手法看,或是自导自演编造谣言挑动网民情绪。一些自媒体利用人们的恐惧、愤怒或好奇心,通过自导自演、刻意摆拍,以情绪化的方式制造矛盾和对立冲突,操纵受众情感和立场,引发网民关注。
还有部分网民通过移花接木手法,将与事件无关的音视频或图片资料拼接,制造“有图有真相”的谣言信息。
例如,去年5月份,外省某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安徽一小区房子倒塌”。经查,该网民为博取流量、吸引粉丝,将外地视频嫁接到安徽,引发大量网民热议,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当前,人工智能、视频合成等技术发展迅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键生成虚假信息,极大降低了造谣门槛和成本。
今年8月份,外省某网民为博取平台流量奖励,注册多个自媒体平台账号,利用AI软件编造生成多篇虚假负面文章,称合肥某企业“瓜子霉变”“产品有二氧化硫残留”等不实信息,对企业经营造成恶劣影响。
严打
“造热点”“蹭热点”网络谣言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谣言呈现内容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更新频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以及网络和舆论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记者了解到,合肥警方推动形成多警种、跨部门、全方位的综合立体长效打击整治体系,实施全链条打击、全平台治理、全领域防控。
对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进行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以及幕后操作的MCN机构,警方坚决查明黑灰利益链条,不断提升网络谣言案件类案打击和生态打击能力。
成效
今年以来侦办网络谣言案件78起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合肥市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78起,依法查处84人。
记者现场获悉,下一步,合肥市公安机关将持续发力,坚持依法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严打各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网络谣言打击整治能力。
合肥警方也呼吁广大网民,依法文明理性上网,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发现网络谣言时,及时向相关网站平台或公安、网信等管理部门举报,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通讯员 合公新
编辑 陶娜炒股配资配资平台
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